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色疗法与用药验方

郑华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28/5263800.html

坐骨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临床上多技风寒湿、顽痹及筋痹等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痹证的专论,虽然所涉及面较广,其中也包括本病在内。汉代张仲景从实践中总结出了治疗历节病、风湿痹的甘草附子扬、乌头汤等,至今仍应用于本病临床。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贼风候》中对本病症候作了明确描述:“其伤人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唐宋时期,治疗方法有较大的拓展,除内服药外,还广泛采用针灸、药酒、膏摩等法,宋代又扩充虫类药物,使疗效进一步提高。至金元时期,将本病另立痛风一名,对病因病机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明清时期,认识更趋深入,特别是清代王清任提出的血瘀致痹的观点,及所创制的身痛逐瘀汤,对现代医家仍有重要的影响。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按病损分为极性和平性二类。多发生于单侧,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坐骨神经痛,病因复杂多样,且可反复发作。现代西医学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尚不理想。

现代用中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最早临床资料见于年。自此之后,直到60年代,有关文章不少,但内容多以针灸治疗为主。从60年代后期起,以中医药或草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90年代以来;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辨证分型与专方治疗并重。辨证分型逐步趋向统二,专方治疗,多以传统方剂进行随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方面的资料有日益增搔之势。二是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并重。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本病重要疗法,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有人统计用各种穴位刺激法治疗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其总有效率达97.5%。三是内外合治或综合治疗之法引起重视。所谓内外合治是指内服药与外敷药同用,这是因为坐骨神绎痛在病位上多属经筋部分,较为表浅,外用药物易发挥作用。综合治疗是指中医药与其他疗法,诸如针灸、推拿、气切等结合应用,取长补短,以提高疗效。目前,中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在机理研究方面,做得较多的是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理研究。已检测到,针刺后,病人周围血相5—HT,cAMP、cGMP、PGE2、PGFZa均有改变,表明其镇痛作用有一定生理基础。近采还发现,坐骨神经痛病人针刺后皮肤的阻抗值、患肢的肌肉震颤率及血流量都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并与临床疗效相吻合。另外,还对某些方剂及药物对坐骨神经痛的止痛作用进行过药理上的探讨,但实验研究做得较少,今后有必要引起重视。

[病因病机]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古今医家看法较为一致,以外邪(风、寒、湿)及损伤为主因,其病机可概括如下;

寒湿侵袭本病症多因久居严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冲风冒雨。水中作业,日积月累而致寒湿之邪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寒湿均为阴邪,寒主收引,湿性粘滞,故事病腰腿痉挛疼痛,难以屈伸,多麻木发凉,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如病程长久;郁久化热,亦可出现火热灼筋之证。

肝肾亏虚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外出,寒湿之邪逐渐深入。冬病伤阻,致肝肾不足,筋骨失于德养,致筋脉牵扯拘急,骨节疼痛而活动时更甚。

气滞血瘀或因外邪侵淫日久,留着筋内,或因跌仆损伤,气血受阻。经脉阻塞,血不能行,久而变生瘀血,停留筋骨之中。血瘀痹阻,故痛有定处,且以刺痛为主。

[辩证分型]1.寒湿外袭下肢拘急疼痛,邪犯妙阳疼痛多沿腰腿外侧放射,邪犯足太阳多沿腰腿后侧放射。遇寒加剧,得热则舒,局部常有冷感,入夜尤甚。或肢体重着不移,伴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

2.肝肾不足腰腿酸软乏力,筋脉时有牵引拘急,步履困难;过劳则疼痛加重,卧时痛减,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火升,夜尿频多,大便于结。脉细或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瘀滞病程久长,反复发作或跌仆损伤。疼痛剧烈,痛如针刺或疼痛麻木,患肢不可屈伸,按压腰腿后外侧之经线穴点,多有明显之压痛。脉细涩或沉迟,舌上多见紫色瘀斑。

除上述外,各地报道尚有其他分型,如外伤型,以有外伤或劳损史,疼痛于损伤后出现为主要特征,本型可归人气血瘀滞。还有据症侯轻重分型及按疼痛经络分布分型等。

页首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①体针取穴:主穴:环跳(或秩边)、阳陵泉。配穴:邪犯足太阳经加委中、八髓、承山、昆仑、殷门;邪犯足少阳经加绝骨、丘墟;久病加肾俞。操作;主穴均取,酌加配穴。环跳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阳陵泉亦须深刺,以同样手法使针感达足背。余穴针感也务求向远端放射。一旦气至,即行留针,留针时间视疼痛剧烈程度20-60分钟不等,每隔5-10分钟捻转提插1次。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或隔日1次,重者每日可2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例,总有效率在88.8%-99%之间。

②电针取穴;主穴:坐骨神经投影点(下称投影点)、环跳、腰4.5夹脊。配穴:平性加阳陵泉,条日透承山;根性加委中、承扶。投影点位置:在骼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至股骨大粗隆连线中点稍下1/3处。操作:主穴每次取一穴,平性取投影点或环跳,根性取夹脊穴,分别酌加配穴。投影点用4寸长银针以70度角刺入,针尖稍斜向内侧,使外感放射至足趾,余穴亦须深刺,引发传导针感。接通电针仪,断续波,频率-次/分,强度以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效:以上法共治疗例,总有效率为95.7%-97%。

③刺血取穴:分两组。甲组:环跳、腰俞、中臂俞、自环俞、上髓、次髓、下髓;乙组: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绝骨、谢阳、丘墟、昆仑。操作:甲组偏重于治根性坐骨神经痛,每次取1-2穴;乙组偏重于治干性患者,每次取2-4穴。以16号三校针消毒后,于所选穴位或穴周静脉血管点刺出血,深约1-3分,环跳3--6分。血止拔罐,约2-3分钟去罐。首次治疗出血量可在40--60毫升左右,第二、三次可略少,约10-30毫升。隔2-3夫治第二次,之后一般应间隔7-10天。疗效:共治疗例,总有效率为93.7%-96%。

④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取穴:主穴:大肠俞、环跳、殷门。配穴:太阳经型加委中、承山、昆仑;少阳经型加委阳、阳陵泉、绝骨。操作:以醋酸强的松龙25毫克加1%普鲁卡因10毫升、当归注射液2毫升混合摇习;进行穴注,每次选4--5穴。大肠俞注药3毫升,余穴均2毫升。7日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例,基本痊愈例,有效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为94.8%。

(2)单方验方治疗坐骨神经痛①祛痛煎剂组成:刺三甲20克,人地金牛15克,铁脚威灵仙15克,走马风15克,丢了棒15克,三丫苦20克,穿破子15克,五指毛桃15克,丸节风2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共治例,基本痊愈90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7%。

②外敷方治疗坐骨神经痛组成:麦麸粉克,食盐克,花椒克,食醋50克,黄酒50克。用法:先将研碎之花椒求与麦茨粉、食盐置铁锅内炒黄,再加入食醋炒至焦黄,加入黄酒,即装人布袋内,趁热(约60E)外敷患肢。应持续敷数小时,凉后再加酒炒热。每日1次。疗效:以本法治疗30例,基本痊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本法须结合内服药。

(3)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操作:以滚、点为主,拿、搓为辅,配合被动运动。部位为腰、臀及大小腿后外侧、足背的穴区。令患者仰卧,先于大腿前侧及足背部施滚法约2分钟;再使患者俯卧,在腰臀及大腿后侧至足腿部施滚法约3分钟,以臀部为重点。侧卧,点按居髓、环跳,在航臀部及大小腿外侧施滚法4分钟,并配合屈膝被动运动。再仰卧,滚大腿前侧至足背,并草委中、承山,最后施搓法于大腿至小腿,每次操作约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例,基本痊愈36例,显效5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

(4)食疗①黄藤蹄筋汤组成:黄芪30克,刍妇30克,牛膝30克,防风15克,寻骨风15亮,鲜鸡矢藤30克(干品用量减半),猪蹄筋1对。用法:先将上药煎汁毫升,过滤去渣,再将切成寸半长之蹄筋放入药汁内,用文少熬至烂熟为度,吃筋喝汤1--1.5天内服完。疗效:共治疗50例,基本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②蜈蚣蛋组成:生鸡蛋1个,蜈蚣1条。用法:将蜈蚣研粉,鸡蛋弄一小孔加入蜈蚣粉,以面团封其口,蒸熟。每次服1个,每日1次,连服10日。疗效:共治疗12冽,皆获效。

③狼毒药酒组成:狠毒10克,牛膝15克,鸡血藤10克,香风藤10克,海风藤10克,追地风10克,天麻1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细辛10克,穿山甲10克。用法:诸药捣为粗末,装入大口瓶内,加65度白酒毫升,浸泡四昼夜,将酒滤出,即可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服5毫升,饭后服。疗效:共治疗50例,基本痊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其他措施:应针对病因治疗。因腰椎间盘脱出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2-4周。另可配合理疗。

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分型治疗

1.坐骨神经痛疗效标准根据各地经验,综合如下:

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观察一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在明显诱因(受寒、过劳等)后感患肢酸困产微痛,半年以上未复发者。有效: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21nx.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xmancapsule.net/nxby/8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