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中旬孟先生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感冒症状,1个月后开始流鼻血,医院就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用药后病情未缓解且加重。同年12月医院行鼻腔手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又相继出现尿频、无食欲、体重下降、身体无力。
今年4月初,孟先生的双手开始发麻,小腿肿胀疼痛,尤其右小腿较重,行动不便,持续低热,医院,经各项检查发热原因始终不清楚,一直按鼻窦炎及糖尿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进一步加重,四肢发凉、疼痛,手指末端出现出血点,下肢疼痛加重。
得病以来,孟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很迷茫很绝望。今年5月21日孟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医院血液风湿三病区门诊,韩树林主任仔细查体后发现患者有特征性鞍鼻、手指末端出现坏死、网状青斑、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建议住院治疗。入院后韩树林主任、张雪芳副主任带领科室医疗团队深入分析孟先生的病情,很快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经10多天的治疗,手部肿胀消除,酸麻明显减轻,食欲增加,体重增加了7-8斤,腿部和脚部酸胀明显缓解,左腿左脚基本恢复正常,右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现进一步治疗中,孟先生发现网络上有很多病人和他的病情类似,深受此病的折磨,都在咨询自己是什么诊断,四处寻医未果,孟先生心中深感幸运!他感谢血液风湿三病区以韩树林主任为首的全体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照顾。
血液风湿三病区主任韩树林
副主任张雪芳到病房查看孟先生病情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GPA)(以前称为“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病。病变范围广泛,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耳和皮肤,亦可侵及心脏及神经系统等。患者常以不同脏器受损为首发症状就诊不同科室,因病情进展程度在不同脏器并不同步,以致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具有较大困难,易被漏诊或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的治疗是延长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韩树林血液风湿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院进修血液实验室检查,获省新技术应用三等奖一项,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1篇。在白血病诊断及分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及免疫性疾病及其疑难性疾病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张雪芳血液风湿三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本科毕业,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内科学(血液病)专业,医学硕士,佳木斯大学内科学(血液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分会委员;齐齐哈尔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市第一届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及齐齐哈尔市科技局指令性计划项目各一项,参与包括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基金项目等省、市级科研多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医院新技术应用奖一项。主持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研两项,其中一项基金项目结题获医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近年发表论文10余篇,被SCI及CPCI收录各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论文多篇,撰写出版包括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内的全国百佳出版社论著3部。长期致力于血液病及风湿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供稿:血液风湿科三病区孟庆春(患者)张雪芳刘微
编辑:宣传科李征
审核:高秀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