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无量寿经第二十九讲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无量寿经》

29

各位同修,晚上好!阿弥陀佛!

我们接下来看下面的两句经文: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的意思是,菩萨上供养诸佛,下教化众生。这两句话是说菩萨以身作则去教化众生,就是菩萨先要给众生做个样子,他也要去供养诸佛,再给众生讲经说法,这是身教加言教。

“供养诸佛”是身教。

以身作则给我们做示范。菩萨教我们要礼敬诸佛,他自己就要做个样子给我们看,所以,他也要供养诸佛。如果他对诸佛不礼敬不供养,却叫我们礼敬供养,这样,我们就不能接受,也不会相信。所以他要做给我们看。

我们经常从经文里面看到,菩萨拿着鲜花或者拿着璎珞去供养十方诸佛。《阿弥陀经》里面也说“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极乐世界的菩萨在清晨的时候用衣襟盛着美妙的花朵去供养他方十万亿诸佛,所以我们看,菩萨都要供养诸佛。

不但菩萨供养诸佛,诸佛之间也都是互相礼敬,互相赞叹的,佛都会赞叹诸佛,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为了给众生做榜样。做给我们看,然后我们跟着去学。这个就是身教。

〖供养〗,两个层面来讲,分作财供养和法供养。

第一个层面,财供养。

供养香花饮食等财物,这是财供养。

第二个层面,法供养。

就是按照佛经所说的去修行依教奉行,然后讲经说法,利益众生,这是法供养。

供养往细的分,又可以分三种:

(一)利供养,利益的利,指供养香华、饮食等等,这个和财供养是一样的;

(二)敬供养,恭敬的敬,赞叹、恭敬也是供养;

(三)行供养,行动的行,受持修行,依教奉行做众生的榜样,就是行供养。

所以,我们去寺院献花、点灯、奉上水果和饮食,这些都是供养,是利供养或者叫财供养;另外我们恭敬、赞叹诸佛也是供养,是敬供养,还有我们依照佛经所说的去做,这个是行供养,也是供养。

〖开导〗是开示教导。

〖群生〗指一切众生。

〖开导群生〗也就是讲经说法,就是开示教导一切众生,这个是言教。

《维摩经》中说:‘虽知诸佛国及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众生。’是名‘开导群生’。

这个是菩萨的境界,就是他们虽然知道诸佛的国土和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空的,虽然知道是空的,但是还是要常修净土,还要去教化众生,这个就叫开导群生。

这两句经文,〖供养诸佛〗是身教,〖开导群生〗是言教,就是菩萨度化众生都是身教和言教相结合。

再看下两句经文:〖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化现其身〗,就是化作种种身形。就是菩萨去度众生的时候,变化出种种不同的身形,或者现居士身,或者现国王身,或者现大富长者身等等去教化众生,他们在社会上,显示出种种不同的身分,这个叫化现其身。

〖犹如电光〗,电光就是闪电,比喻菩萨化身的快速,相状美好,但是无论他变化什么,他的体性都是空寂的。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这句话就是说,菩萨为了度众生,化作种种的身形。他们行动速度之快,就好像闪电一样。菩萨能够在一念之间,就可以到达十方国土,去十方国土干嘛呢?上去供养诸佛,下去度化众生。

这个电光是比喻,它有四个意思:

1.比喻快。

说明菩萨化现其身速度非常快。大家都知道闪电非常快速的,所以第一个含义是比喻快速,这个电光也提醒我们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就像电光一闪就过去了。

我们想,我们这一生几十年,七八十年、百八十年,实际上就像闪电一样,一闪就过去了,古代的帝王呼风唤雨,现在在哪里?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唐太宗等等,外国的阿育王、拿破仑、亚历山大、凯撒大帝等等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威震一时的帝王,他们现在在哪里?黄土一抔草没了,几千年,几万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就像打个闪电,一闪就没了,何况我们这个只有几十年的肉身。所以,这个电光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快速。

2.破暗的意思;电和光是很亮的很光明的,可以破除黑暗。这是比喻它的作用,电光能够破除黑暗,它有这样的作用。它虽然短暂,但是它有照明的作用,有能照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破除无明烦恼。这是第二个含义破除黑暗。

3.第三个含义,比喻不住;就是比喻佛菩萨不着相,不执着,无所住。

《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就是不执著,于一切法都不执著,不把它抓住,也不停留。

〖电光〗它会发亮,发光,但是它不住,不执著。

佛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示现有作用,但是他绝对不执著,他不会执著自己是佛。我是老师,能教你;你是我的学生,你要接受我的教育。如果他有这种想法,那就有能、有所,有自、有他,这就是分别、执著,有了分别执着,那么身心就不清净了。佛的心是清净的,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他做到了什么呢?他做到了“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与无作是同时发生的。

比如说,佛讲经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那么我们现在在上课,都有执著“我”,我在“讲经”,我在上课,我执着这是我讲的经,哦,我讲的比别人好,这个我是执著,讲经也是个执著。这就不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了。不过,这个境界是很高的,我们凡夫很难做到。

其实一部《金刚经》不是告诉我们空,而是告诉我们要无住,要无所住,做什么事都要无住,做了就做了,过了就过了,不留在心里,就像鸟儿在雪地上偶尔停留了一下,留了个脚印,马上就飞走了,一会儿下下来的雪又把脚印给盖住了,鸟儿哪里会去执着,哦,我要飞回来看看,我还有个脚印留在雪地上呢,还在不在啊。

比如说,你今天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我们看了就看了,觉得漂亮也就漂亮了,但是和我无关,走了就不想了,这个就是无住,如果这件衣服这么漂亮,你被他吸引住了,念念不忘,就想着非要买下了不可,控制住自己不买,可是回家还是老想着它,这个就是有住了。

所以,佛的教学跟世间教学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个,就是他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因为这样,他才不会感到疲劳厌倦。

《华严经》讲的,佛不会疲倦,不会厌烦。为什么?因为佛说法是作而无作,说而无说。我们凡夫做事情,做多了,就会讨厌、会疲倦。佛天天说法,等于没说,一尘不染,心里清清净净。就像机器一样,它不停地运作,但是它没有疲倦、没有厌烦。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念头。重点在这里,因为他没有念头。我们凡夫有念头,心想我做了这么多事,我累了;读经,我念了那么多遍,我烦了。为什么会累,为什么会烦?都是因为我们凡夫有念头。疲倦是因为执著我有身体,我做了好多工作,应该疲倦了,有了这个念头,我们马上就真的疲倦了。如果工作很兴奋很快乐,把时间给忘记了,这中间都没有起我累了这个念头,你就不会觉得疲倦。疲倦是心分别所产生的。

4.第四个含义,比喻不分别。

闪电普照,绝对不是喜欢哪个照哪个,不喜欢哪个就不照哪个,它没有分别。

菩萨们对待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之分,不是说,你是好的我就度你,你是坏人我就不度你,没有这些分别心,他们也没有亲疏之分,没有你和我亲近一点我就度你,他和我不熟悉我就不度他,没有这些分别、菩萨也没有物我彼此之分,没有你啊我啊这些分别。

菩萨为什么能够做到平等,就是因为没有分别,才能做到平等,一有分别就不平等了。

菩萨一念一时,就到达了十方世界,上供养诸佛,下利益众生。没有出入的前后相,没有我是先到哪个佛所,我先去供养哪尊佛,他没有这样的相。他们去供养的速度就像电光一样快。菩萨能照诸佛会。能破众生暗,就好像电光一样能够破除黑暗。菩萨能化无量身应现微尘刹,没有住处,没有固定的踪迹。就好像闪电打在空中一样,无所从来,去无定迹。你说这个闪电打在空中,它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没有从来,也无所去,也没有固定的踪迹。《金刚经》讲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这个比喻有这样的作用,菩萨平等,没有先此后彼等分别心,就好像电光照物体一样,没有彼此没有先后的分别。’菩萨的一念,就可以到达十方国土。所以他的神速,超过光的速度无量亿倍。

虽然有这样的作用,但是他不住,不执著。三轮体空,不执于相。这样去引导众生,才能够真正得大自在。

所以,〖电光〗短短的两个字,它包含了四层含义,快速、破除黑暗、无住、不分别。

好,看往下看:〖裂魔见网〗

‘裂’就是破。

破什么呢?破魔见网。破魔见的网。

什么是〖魔〗?

这个魔呢我们说过很多次了,它有好几种意思,有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

‘魔’《智度论》说:‘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能够夺我们的法身慧命,会破坏我们的道法功德善本,这个就是魔。

我们通常说的魔,就是使我们的身心受折磨、受痛苦的东西就是魔。我们的心里有烦恼是苦,我们的心里有牵挂是苦。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折磨我们的身心。古人说,“忧能使人老”。如果你常常有忧患,很快就会衰老。这种忧虑、忧患就是魔。

“魔”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原来的磨底下用石头的石,是那个“磨”,折磨的磨。梁武帝把它改成了现在下面加鬼的这个“魔”。

就是比喻什么呢?

比喻这个魔比遇到了鬼还可怕。所以魔不是指青面獠牙的魔鬼,而是指我们的身心受折磨的一切人、事、物。就是凡是能让你的身心受折磨的人、事、物,都是魔。

‘见’是指思虑、推求、决定等,包括正邪,有正见和邪见。

《止观五》曰:‘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计,悉皆是见。’

我们所有的凡夫,还没有进入圣道,我们所有的思虑计较分别比较都是见。

又《大乘义章五》曰:‘推求说之为见。’

这个是广义的见,凡是有思虑、就是想,计较,在那里比较来比较去、分别、推求,用逻辑概念去推理去求解等等,都是见。

又《止观十》曰:‘作决定解,名之为见。’

这个见是较狭的见,只是指具决定性的知解。哎,这个东西一定是这样的,这种思想是决定对的,这个是狭义的见。

见有邪见和正见、有见和无见、断见和常见等等这些见。

断见就是断灭见,就是说一切都是空的,死后什么都没有了,我干坏事也是空的,因果报应都是没有的,六道轮回也是不存在的,这个叫断灭见。

常见就是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变的,我这个身体是真的,外面的物质世界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就是常见。

常见断见都是魔见,不是正确的知见。

‘魔见网’,魔见也指邪见,这个网是比喻,比喻我们的邪见参差交络,令人难于脱离,就像罗网一样,自己被自己的这些邪见给捆死了,出不来,所以叫魔见网。

《华严经》曰:‘我慢溉灌,见网增长。’

为什么我慢,就是觉得自己都是对的,觉得自己了不起所以才我慢。而且我慢越厉害,这个邪见的网也就把自己捆得越来越紧。

《智度论八》曰:‘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这是说,有念就堕落了魔网,无念才得出离,可见起心动念都是堕入魔网,只有净念相继,无念而念,方得出离。

又《智度论十一》曰:‘是入邪见网,烦恼破正智。’

邪见网就是魔见网,入了邪见的网,烦恼就把正智给破坏了。我们一个人一旦执着了一种思想,就很难从里面跳出来,哪怕是错的,他自己总是意识不到,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而这种思想就把自己捆死了,而一旦被邪见给控制住了,就把正确的智慧给挡在外面了。

就像有些宗教认为不信它的人就是魔鬼,他要是信了,那么在他的心目中被这种见解给捆住了,他觉得自己就是百分百正确的,绝对不会错的,这是真理,所以他就被这种观念给捆死了,看到谁和他信的不一样的都是魔鬼。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比一个极端信仰产生邪见的人更可怕,人不怕没信仰,有的人没有信仰,他也可以做个好人,就怕信错了,一旦产生了邪见,自己把自己给固定死了,那就永远都翻不了身,永远接受不了真理。

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要被任何一种见解或者任何一种具体的事物给困死了,我们学佛也要一样,不要被佛法给捆死了,不能产生法执,要经常将自己的心清空,把杯子里的水给倒掉,要知道佛法都是药方,我们使用佛法的时候,要对症下药,其实真正的真理是一无所得。佛法也只是指月亮的那根手指罢了,它不是实相,真正的实相是一无所得,

所以,《金刚经》里说,“无有少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经》里面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所以说啊,这“魔”怎么有这么大的力量。为什么呢?

都在“见”的上面。

可见,魔不是从外面来的,是我们错误的见解实在太多了。这个错误的见解就像网一样,理都理不清,把我们给绑死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有很多看法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由于把错误的见解,当成正确的了,才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无量无边的折磨。可以说这些痛苦是我们自己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找的。

有的人可能心里不服气,那怎么能是我自己找的呢,谁也不傻,哪能自己去找魔呢?真的是这样,我们仔细想想。不是说要向内求,不要向外求嘛。我们找魔也向内去找魔,不要向外去找魔。魔在自己这儿,在自己才心里,不在别人那儿。佛有方法帮助我们破除所有错误的见解,这就是〖裂魔见网〗。

好,这节课讲到这里,感恩,阿弥陀佛,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xmancapsule.net/nxxf/7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