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是指呼吸机通过非人工气道与患者相连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晚上睡觉时佩戴的呼吸机,就属于无创正压通气的一种。
无创正压通气还有以下应用场景: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
2.COPD撤机辅助
3.COPD的家庭康复治疗
4.呼吸衰竭早期合并低氧血症或者高碳酸血症患者
5.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6.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时期的呼吸支持
7.术后呼吸衰竭
……
(无创呼吸机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呼吸支持技术,但是在家庭使用中还应该注意呼吸机压力的调节,最好请专业人士进行压力设定。)
无创正压通气的禁忌症
循环问题气道问题心跳/呼吸骤停误吸高风险循环不稳定(休克)上呼吸道梗阻未控制的恶性心律失常非二氧化碳增高导致的昏迷气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弱无创正压通气的优缺点
优点缺点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并发症需要病人清醒配合避免和减少镇静药阻碍排痰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无法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正常的吞咽、饮食面部压疮生理性咳嗽生理性的加温和湿化气道间歇通气(易上易下)容易脱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后需要监测的指标包括:生命体征、气促程度、呼吸频率、呼吸比、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潮气量、漏气量、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以及定期的动脉血气检测。
呼吸机相关指标设置:
初始:由于患者从完全的自主呼吸过渡到正压通气,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通常给予较低的吸气压力。从CPAP(4~5cmH2O)或低压力水平(吸气压:6~8cmH2O;呼气压:4cmH2O)开始。
调节:经过5~20min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
整个NPPV治疗过程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通气参数,最终以达到缓解气促、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和改善动脉血气为目标。
多数无创正压呼吸机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S模式:触发模式(spont)
适用于自主呼吸稳定的轻度患者,呼吸完全由患者触发。在此模式下呼吸机探测到病人何时吸气与呼气,呼吸机能跟随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并提供适当的压力支持。
T模式:时间控制模式(timed)
此模式呼吸周期完全由呼吸机决定,适用于呼吸微弱或无自主呼吸,但无条件行有创通气的病人,如果病人有较强的呼吸能力就容易因为出现不同步而发生人机对抗。临床上基本上不单独应用此模式,一般多用S/T模式。
S/T模式(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
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模式,适用于自主呼吸相对稳定,但同时潜在可能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无力的患者。在自主呼吸时以S模式进行;在所设定时间内无自主呼吸则行强制通气。
CPAP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患者需有较强的自主呼吸,全部的呼吸功由患者完成,呼吸机在工作过程中无触发、无切换环节,而是持续在吸气相和呼气相提供一个相同的压力,帮助患者降低气道阻力、维持上气道开放状态等。
适用于自主呼吸稳定的轻症患者,如I型呼吸衰竭、肺水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这类病人不需要增加潮气量。
AVAPS模式(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模式)
通过自动控制为患者需要提供的压力支持,以达到目标潮气量。
适用于进行性限制性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
PCV模式(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此模式下呼吸机按照所设定的参数进行强制通气,由病人或机器触发均可,此模式与S/T模式设置的参数一样,仅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有创通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